旋轉與控制的協調力量!什麼是螺旋肌力訓練?
重訓總是強調中軸穩定!
但其實日常生活跟各項運動中,旋轉的力量也同樣重要
一起來看什麼是螺旋肌力訓練吧!

什麼是螺旋肌力?
螺旋肌力(Spiral Muscle Strength)
肌肉在運動過程中,通過螺旋的模式來傳遞力量,增強身體動作的穩定性和靈活性。
這種力量強調在多軸運動中數條肌肉共同運作,尤其是身體在旋轉、左右移動及上下活動時。
螺旋肌力的作用
螺旋肌力在運動表現有著關鍵作用,對預防運動傷害、提高動作效率和增強核心力量也有幫助。
許多運動項目都需要螺旋肌力,尤其是那些需要轉體、扭腰或爆發力的項目,例如: 網球、棒球、跳高和跳遠等。
當身體進行旋轉或左右移動(如揮棒、投擲或旋轉跳躍等),核心肌群(腹部和背部肌肉)會與四肢的肌肉相互合作,產生一種螺旋的力量。
這樣的肌肉合作模式可以讓力量從身體的中心向外部肢體傳遞,提供更大的穩定性和力量,並且有效地減少受傷風險。
與傳統阻力訓練的不同
1. 目標不同
螺旋肌力訓練:主要目的是增強身體在多軸運動中的協調性、靈活性及力量的傳遞。
強調核心和上下肢的共同作用,特別是在旋轉和方向轉移等複雜動作。
傳統阻力訓練:主要目的是增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,通常集中於單一部位的力量。
2. 運動模式不同
螺旋肌力訓練:著重於動作中螺旋的運動模式,通常包含多軸運動(如扭腰、轉體和旋轉等),
這些運動能夠模擬真實運動中的動作需求,如棒球揮棒和網球發球等。
傳統阻力訓練:通常以固定路徑進行,動作範圍大多是線性或單純的屈伸,例如腿部推舉、臥推等。
這類訓練專注於加強肌肉的絕對力量。
3. 訓練設備和方式
螺旋肌力訓練:可使用阻力帶、藥球、旋轉器具等來進行動態訓練,通常需要加入旋轉和移動的元素。
如此可以提高肌肉在運動中產生螺旋力量的能力。
傳統阻力訓練:多以自由重量(如杠鈴、啞鈴)或機械設備為主,通常不涉及旋轉動作,著重於負重練習。
4. 肌肉訓練方式
螺旋肌力訓練:強調多肌群的共同作用,特別是核心肌群、臀部和上肢的合作,
目的是在不斷變化的運動軌跡中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穩定性。
傳統阻力訓練:通常針對單一部位肌肉群進行訓練,如胸部、腿部、背部等,
這些訓練重點在於增加肌肉的絕對力量,而較少涉及多關節和旋轉的搭配。
以揮棒動作為例說明螺旋肌力
以右打者的揮棒動作為例,我們可以從肌動學的角度來分析這一過程。
右打者揮棒的動作需要大量的螺旋肌力,特別是在旋轉身體和產生發力的過程。
1.起始階段(準備動作):
右打者站在擊球位置,雙腳稍微分開,膝蓋微彎,並將身體重量集中在後腳(右腳)。
上半身(肩膀和胸部)會旋轉到一個準備揮棒的角度,右肩向後移動,形成一個 "扭轉" 的姿勢。
這個動作需要背部肌肉、核心肌群(特別是腹部和腰部肌肉)以及大腿肌肉的共同用力。
2.準備過渡到發力:
當準備揮棒時,身體的螺旋扭轉動作開始發揮作用。
右打者背部、腹部和髖部的肌肉開始工作,將力量從下半身(右腿和髖部)傳遞至上半身,
身體扭轉成螺旋的運動軌跡。這種螺旋力量的傳遞使得身體的上半身能夠快速旋轉,準備揮棒。
3.揮棒階段(發力階段):
當打者開始揮棒,力量從下半身傳遞到上半身,並由腰部和背部的肌肉收縮帶動上半身的旋轉。
此時,右打者的腰部和胸部會迅速轉向前方,帶動左肩向前旋轉,形成強烈的螺旋動作。
這樣,力量從核心肌群和下肢逐漸轉移到上肢,最終將力量傳遞到揮棒的動作中。
4. 隨球的動作:
在擊球後,右打者的身體會迅速完成旋轉,並將力量傳遞至後方。
這種旋轉運動在擊球後持續進行,幫助右打者保持平衡並完成動作。
總結來說,右打者的揮棒動作就是一個螺旋肌力的應用過程。
力量由下肢通過髖部到核心肌群向上半身傳遞,通過螺旋的方式達到揮棒的最終發力點。
這樣的肌力模式能夠提高擊球的速度和力量,同時保持動作的穩定性和精確性。
螺旋肌力訓練注意要點
- 核心穩定
- 髖關節活動能力
- 下肢力量與穩定性
- 肩帶控制能力
- 上肢力量與穩定性
想學習更多螺旋肌力訓練的技巧,立即體驗超核心一對一教練課程
馬上體驗
-